“玩”到45岁|“80后”建筑泰斗的不老人生
昨天,正当大家还在犹豫四年一度的2月29日发什么朋友圈时,华工人的朋友圈却被一位“80后”院士刷屏了。
2月29日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登上央视《开讲啦》,分享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感悟,带领大家感受了建筑与时代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何院士在节目中的精彩开讲吧。
↓↓↓
节目里
我们首先看到了何院士可爱的一面
何院士说为了上节目
夫人特意为他买了一套帅气的西装
更表示跟帅哥在一起
不能丢脸
小撒被逗乐了:您夸人不愧“双一流”
更是看到了何院士年轻时的照片
这分明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却非要靠才华”呀
难怪82岁的您还是要帅哦
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何院士的合理作息
对于82岁高龄依然站着给学生讲课
何院士更是表示
平时给研究生上课
连上三小时都是小事
这样的教授有哪位学生不爱呢
平时生活中的何院士更是可爱
我跟这里的鱼儿很熟,拍拍手他们就过来
看我表演苹果连连看
何院士也太太太太太可爱了吧!
何院士的快乐小瓶子
画图设计
跟鱼聊天
骑小单车
苹果连连看
看书
陪师母逛街
帅气西装
睡觉
你认为何院士的快乐小瓶子怎么分配呢
我们都知道何院士有很多伟大的作品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上合青岛峰会的主场馆,青岛国际会议中心
他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了200多项重大工程
还主持完成了全国数百所高校的
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被誉为“校园建筑掌门人”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何院士简直就是建筑设计界的“收割机”!
但是,你敢相信吗?
如此高产的何院士
在45岁以前
他的作品数为“0”
小撒:简直不可思议有木有
这样一位建筑大师
年轻的时候都在“放飞自我”吗
同学们:老师,我还需要努力吗?
何院士说:没问题,可以玩!
当然
玩是可以
不代表不需要努力
何院士要告诉大家的是
只要努力永远不迟
有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好奇
人生前几十年没有任何作品
何院士为什么还能获得成功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
何院士珍藏已久的一个小册子中
(何院士将它称之为珍品)
找寻到原因
1964年何院士在读研究生的时候
去到北京收集资料
他当时借到了一本英文原版书
但是只能借看三天
何院士一狠心
就在一个连桌子都没有的小招待所里
将这整本书原样地抄录了下来
这个手抄本精细到什么程度?
这个册子总共六十一面每页五十五行
每行约五十个单词
每页共两千七百五十个字母
总共十六万七千七百个字母
而且因为没带尺子
所有的图形都是何院士徒手给画下来的
小撒表示自己看了之后叹为观止
三天时间抄完一本书
而且质量如此之高
可见何院士年轻时的刻苦钻研和日积月累
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撒说的好
机会永远留给努力和有准备的人
何院士在开讲中还跟大家分享了他心目中的建筑是什么?
1. 建筑最高层次是文化,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2. 用建筑记录时代是建筑师历史的责任
3. 建筑学没有一百分,但是也不是无章可循
4. 建筑不仅要体现时代,更要追求文化内涵的表达
5. 对中国建筑提出要求:宜居、宜业、宜游、国际化
大家都被何院士的理论折服
在最后与青年代表交流环节
有同学提问了一个世纪难题
灵感枯竭了,却到了交稿的截止日期
您怎么解决?
怎么突然有种ddl前夜的寒意
可是何院士应该不会灵感枯竭的吧
然而何院士却气定神闲地说
想不出来
何院士推荐的做法是
先把基本的问题解决好
何院士说
建筑没有唯一性
没办法一次追求最好
只能想办法更好一点
或许这一次不行
下一次就可以了
何院士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很好的面对压力的心态
接下来
何院士还给大家给大家分享了一个词
逆商
何院士说
现在年轻人都在乎智商、情商
逆商也很重要
它是年轻人突破困难的关键
出神入化的笔触,将灵感绘成桂殿兰宫
坚定不移的步伐,从华工迈向世界
以满腔的热忱之情,为设计注入无尽活力
辉煌的传奇背后
是年少立志,奋发图强
是走出校园,执着不懈
是在人生的空档期有迷惘辛酸却不忘初心
是持续在建筑领域浇灌热情、汗水
从45岁事业起步到82岁高龄的坚持
他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
只要奋斗,永远不晚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图文:李家乐 林宇栋 纪霖 华柳婷 学生记者团
编辑:李家乐 学生记者团
推 荐 阅 读
和小编一起
为何镜堂院士点500个在看(赞)!